近日,《国资报告》记者朱梓烨、原诗萌就央企合并潮、央企如何做强做优等话题,对我国著名国资研究、国企改革、战略咨询及民企研究专家北京利记sbobet联合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安林博士进行了专访,并在其《国资报告:解密“央企合并潮”》一文中多次采用了安林博士的一系列观点。故我司将本篇发表于国资报告、新浪财经等多家媒体的文章《国资报告:解密“央企合并潮”》 转载如下:
南北车合并传闻的坐实,触发了市场深处的一连串“机关消息”,一时间烟雾弥漫、真假难辨。对“央企将迎来重组潮”的理性分析,逐渐演变为“一大波央企合并潮即将来临”的臆测,进而变成了“政府正强行推动央企强强联合潮”的靶子。
以强强联合为主的“央企合并潮”会不会出现?
《国资报告》的小伙伴们通过一个月的采访、调查、研究,在5月1日出版的第五期《国资报告》上推出重磅文章:《“央企合并潮”会不会出现》。文章总结出十问“央企合并潮”,解密背后真正的规律和逻辑。
我们认为:2015年,一些人炒作的短时间、大规模、毫无实据、强行捏合的央企强强联合潮不会出现。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国家战略、市场规律双轮驱动下,具备竞争对手国际化、产业发展有潜力等条件的央企之间的强强联合将会适时出现。
因文章较长,将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发布。
本文为中篇
策划·原诗萌
文·朱梓烨
采访·原诗萌 蒋皓 朱梓烨 王倩倩
强强联合“资格”:竞争对手国际化,产业有潜力
通过上面的介绍发现,央企历史上的强强联合少之又少,但这次大家都说“央企合并潮”要来了,很多消息真假难辨,有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分析央企强强联合的可能性?
5
有。企业重组的动因,通常包括国家战略、产业结构调整等外因,以及企业自身产业链整合、国际化扩张等内因两方面。此次央企重组,恰逢国家战略、企业转型升级、国际化扩张等多重因素叠加,内外因又同时指向国际化。因此,分析此次央企强强联合的规律与逻辑便与国际化分不开。
详解:现在流行的逻辑是这样的:“南北车这样‘大块头’都能合并,还有什么不可能?”在这样的逻辑下,坊间关于央企强强联合的传言甚嚣尘上: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宝钢与武钢、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等纷纷传出合并消息,惹得各大央企赶紧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传闻。中国石化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石化实说还自我调侃:过年被逼问结婚,一上班被逼问合户,还能愉快地玩耍吗。
此外,如三大航空公司、中煤与神华、普天与烽火、中远与中海等早年间的传闻,夹杂着更多毫无根据的消息集中爆发了出来。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评价认为,央企重组的背景是真的,动因是真的,只是信息常常是不准确的。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高粱分析央企强强联合的背景和动因时指出:“过去我们走出去,不是我们走出去,是借船出海,跨国公司跑到我们这里设厂,用我们的廉价资源、劳动力去赚钱。我们现在则正在改变这个状态,依托国内市场把企业做大之后,再利用海外市场资源,是未来的趋势。从这个角度看,培养中国的大企业,甚至跨国公司,和国际的跨国公司抗衡,过去重视这个事情的人比较少,现在是到了一个高度重视的时候,并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判断几家央企是否“有资格”合并,方法论是现成的。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主任张秋生看来,央企要强强联合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有能力、有条件参与国际竞争,所在产业有比较大潜在市场的,且合并以后对国内的副作用要小于在国际上正面作用。”
第一条是对企业自身实力的要求,更要求企业的主要竞争主体应该是国际对手;第二个条件是对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一个有前景有潜力的产业,是企业强强联合的基础;第三个条件实际上是对出口份额提出了要求。张秋生举例说:“回到最经典的波音、麦道合并案,它的客户在哪里?是全球客户。如果二者合并后,主要收入还来自于美国市场,反垄断机构能同意吗?”
经济危机与强强联合的相关性
经济危机总能为企业兼并浪潮打下基础。它们不仅带来了破产、失业、流离失所等萧条,还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洗牌。此时此刻,是大企业抄底的好时候,强强联合抵御风浪也是一种选择。
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将世界市场经济再次拖入泥潭,又一个周期到来。之后几年,企业并购疲软,是否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被视为经济是否向好的标志。2011年,沉寂了多年的日本企业界终于传出新日本制铁和住友金属工业合并的消息。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教职研究员大桥弘当时认为:“这个消息打破了日本许久以来的沉闷,带来了一线光明。如果粗钢产量仅次于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 Mittal)公司排名世界第二位的大型企业合并能够成功,就会使日本国内其他行业也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和重组,加强向海外发展的势头。在预测今后的日本经济上,这次合并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大意义。”
如今,随着中国企业更深入地加入到国际市场,央企的强强联合将震撼世界。
有人说产业结构和产能的调整也有可能造成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央企强强联合,这些产业似乎与上面的国际化、有潜力的要求不符。
6
产业链高端的强强联合在此次预期更强,未来几年则不排除其他产业。
详解:“从目前已确认的南车与北车合并重组、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重组来看,本轮央企合并重组的瞄准对象并非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而是对具有战略重要性行业中的巨头央企同类之间进行强强联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说。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利记sbobet联合(北京)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林认为:“‘一带一路’上,首当其冲能够到国际上去打拼的产业应该进入考虑。反之,暂时不会排到日程上去的。”因此,“一带一路”上的交通运输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能源建设相关产业、商贸与文化旅游产业、信息产业都成了热点。
不过,长期以来,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低端位置,制造业以出口加工为主。在一些关键性行业,中国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世界500强中,央企占据第一位的在建筑工程、金属产品和银行业,原油采掘、船务、炼油与贸易排在第二位,在其他45个产业领域中,排名均靠后,南北车连500强都没进。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也是重新构筑国际分工格局的过程。中国要占据产业链高端位置,则需要具有相当实力的大企业来获得研发和销售优势。
李锦认为,随着“中国制造”由低附加值的贸易品逐渐向高铁、基建、核电等高端领域升级,相关领域的国字头行业巨头陆续筹谋资产整合,央企也将从速度规模型转化为效益质量型。
但从更长期的时间来看,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化,传统产业的调整也会伴随一系列的企业重组,因此也有可能出现大企业合并的案例。以与基建相关的钢铁为例,据悉即将出台的《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计划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压缩我国8000万吨钢铁产能,以缓解产能过剩矛盾;建立2~3家智能示范工厂,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促进兼并重组,将钢铁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这意味着,我国钢铁行业在未来几年时间将出现比较集中的企业重组,其中就不排除强强联合。
强强联合不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是否可以直接套用上面这三个条件,都符合的肯定会合并,不符合的肯定不会合?
7
理论只是参考,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强强联合也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唯一方式。
详解:在张秋生的眼中,像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这样的央企,他们的竞争主体都还是国内的消费者。既然主要市场在国内,合之后对国内垄断,很可能推高价格。因此,对于这样的央企,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竞争,不应该合。
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隧道专家王梦恕认为,该垄断的就应该垄断。生活资料可以交给市场,充分竞争;但生产资料就应该统一交给国家管理,如石油石化、交通干线建设,一定要考虑关系国家经济命脉,都应该合并。“大兵团作战,才是最合算的,技术能够集中。合并是个大方向,力量集中在技术研发问题。”
针对电信运营商的合并传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局长、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邓寿鹏认为:“今天,我国三大运营商的所有用户都在充分享用‘技术红利’与‘改革红利’,正在应用两类技术(TDD、FDD)体制及其相应的通信质量,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用户真正期待的是:迎接5G时代的到来,通信环境的净化,干扰与欺诈通话的遏制,门店服务质量的提升,通信性价比的更优等等。用户并不期待运营商的重组再重组,不断折腾。”
利记sbobet联合(北京)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林认为,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目前还是在国内,还需要竞争,“越是这样的竞争,越有利于民生”。
强强联合也并不是央企做强做优、提升竞争力、资源整合的唯一选择。
合资新设公司就是另一种方案。招商局集团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共同设立超大型油轮(VLCC)合资公司——“中国能源运输有限公司”,其将拥有国内最大的油轮船队,远期运力更将位列全球前三位。美国《普氏石油新闻》发文称,随着发达国家的石油贸易渐渐放缓,中国和印度将占据石油贸易增幅的大头。考虑到中国对超大型油轮的投资,不难预见这场竞赛中的输家是谁。“对于现有的船东如日本公司和希腊公司来说,这肯定是个坏消息,因为它们要为不断减少的经合组织进口量而展开争夺。而油运市场已经遭遇产能过剩和低回报率的问题。”
先拆后合的业务分立重组也被提了出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的一份关于国企业务分立重组的设计报告指出,应积极研究将电信基础设施和长距离输油、输气管网从企业中剥离出来,组建独立网络运营企业。
不过,这套方案目前还是看起来很美,实施起来运作成本、难度太大,且缺乏配套的改革政策和制度规范。张秋生认为,不论如何分如何合,首先还是要想清楚它的客户是谁。分合之后,每个领域全国只有一个公司,他们如何参与国际竞争,竞争对手又是谁?得先想清楚。
南北车合并的案例是否也说明,避免恶性竞争也是央企强强联合的一个理由?所有同行业的央企是不是都要合并成一个?
8
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全部合成一个也存在难度,解决的办法也不止这一个,高铁出海有教训,也有经验。
详解:央企序列中,真正做到大而强且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还不是很多,而央企走出去过程中出现的相互间的恶性竞争,也影响了中国制造的技术进步和品牌树立。
导致南北车合并的直接原因就是避免恶性竞争。一直以来,南北车在国内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九成,2010年加速进军海外市场以来,二者将恶性竞争也输出到了国外。阿根廷项目投标中,中国北车报价239万美元,中国南车报价127万美元,最终南车夺标。
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目前是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三强,紧跟其后的南北车其实早应联手对外,而不是窝里斗。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央企上。“中铁与中铁建竞争相当厉害。以前南非的一个工程院院长就反应,两家企业围绕一个项目竞争,我们国王看不惯了,最终决定一家给你一个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隧道专家王梦恕向记者指出,“企业利益必须让位于国家利益,两个要么合并要么联合。合在一起就能减少很多资源浪费。”
不过,把所有的同业企业并在一起也并非唯一的选择。判断企业兼并重组是否成功的标志,不是兼并重组工作最后是否完成,而是能否形成协同效应发挥体系性优势。如果追求一蹴而就,超级公司未能在短期能协同,强强联合反而会适得其反。与此类似,石化产业、电信产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中国的电信业数历分合,三大运营商的恶性竞争无法避免。2014年,电信三大运营商合资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即俗称的“铁塔公司”。此前,三大运营商为建铁塔而争夺地盘,造成大量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成本压力,而又不能满足4G时代的需要。铁塔公司虽还有待完善,但其成立后已有效缓解了三家在这方面的恶性竞争。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互联互通中重要的电信走出去已是必然,如何在输出我国自主电信技术的同时不输出恶性竞争,将考验三大运营商和主管部门的智慧。
李克强总理今年4月视察中国北车时就提到了高铁“混编舰队”协同出海的经验。中国北车集团总裁奚国华现场表示,铁路总公司作为铁路行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对推动行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新产品开发、试制、试验,到新产品应用,没有铁路总公司的支持和帮助,这一切均无法实现。同时,在中央企业方阵中,囊括了规划、设计、工程、信号等轨道交通全产业链,能与铁路总公司组成超级舰队,协同出海。
作者: 朱梓烨、原诗萌